文章来源:安徽商报
9月9日上午,安徽商之都旗舰店会议室迎来了特殊的客人——来自合肥5所名校的10位名师。他们面前摆放着鲜花、水果,爱森安徽分公司还特意送来了散发着清香的环保柔巾。老师们面带疲倦但又神情激动,风尘仆仆却又衣带芬芳,仿佛还沉浸在刚结束的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活动的兴奋和感动之中。
继去年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后,今年9月6日、7日,正逢第28个教师节来临前,由安徽商报社、安徽商之都联合主办,安徽省图书馆协办的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活动再次倾情启动,邀请了合肥5所名校的10位名师,和安徽商报的10位青年作家、名记者一起,分成两组,赶赴我省五河县、长丰县的10所学校,给乡村的孩子们送去了特殊的一堂课。
通过这一活动,名教师名记者们不仅将自己的爱播撒到了乡村学校的那一方教室里,同时也从质朴的孩子们身上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情感。9日上午的座谈会,不仅是对此次活动的回味,更是对这份情感的再升华,诚如一位老师所说:“这次活动,是我在教师节前收到的最好的礼物。”
赵焰(著名作家、安徽商报常务副总编辑)
首先我代表安徽商报祝老师们节日快乐。
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是我们在省内媒体中的首创,也是我们与安徽商之都、安徽省图书馆联合开展的非常有社会意义的活动。安徽商之都享有“安徽第一商业品牌”的美誉,多年以来和我们一起开展了许多公益活动。安徽省图书馆也是一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热心公益事业,和我们联办了很多爱心活动,有口皆碑。
此次活动,我们联合捐赠了两个图书室、1000多册图书杂志和2000多件文具。同时,我们还组织了10位名师、10位名记者,兵分两路,他们用精彩的教学内容和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,和当地的孩子们度过了美好而快乐的时光。在此,我谨代表安徽商报社,向安徽商之都,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个名校、各位老师、各协助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。
张承强(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
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活动我参加了两次,去年是去定远,今年是长丰。这两次我都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课,老师的气场非常大,课讲的生动有趣,我从头听到尾,听后净化了心灵。
“徽喜鹊”是我们和安徽商报一起主办的主题公益活动,共有三种方式:一是去各个学校组织捐书活动;二是在冬季和街道合作捐赠衣物;三是教师节前组织名校名师和名记者去乡村讲课。这三种方式都做的非常实。我们会全力支持公益活动,持续做下去,会越做越实在。
林旭东(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)
近些年,我们和安徽商报举办了很多活动,强烈感受到了安徽商报“好人好报”的报格和品质。
此次活动,我们组织名师、名记、名企,将省城文化资源带到乡村,这种饱含人文关怀的行为,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感知到了美。安徽省图书馆拥有很多文化资源,以后我们还会倾其所能提供这些资源,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“社会教育职能”这一公益属性。
陈修奎(安徽商报社副社长)
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公益活动,是为继续响应落实中宣部等五部委提出的“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”活动的又一具体行动,是安徽商之都“徽喜鹊”公益行动的延续和深化,是省内主流媒体与安徽名企、名校,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全面联动的公益行为。通过这个活动,我们给乡村孩子们带去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和他们分享人生的成长经历,体验到了乡村教学的艰辛,丰富了人生的阅历。这样的活动今后会坚持下去,努力办成安徽省新闻界、企业界、教育界的一张名牌,一面旗帜。
孙森(天瑞律师事务所律师)
我是安徽商报律师公益团的成员,是有着20年工龄的老律师,参与公益是我的责任。律师行业里很多人都有爱心,乐于参加公益,平时也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,我会多做宣传,让更多律师来参与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此次活动,老师的认真态度让我非常感动。而安徽商报、商之都、省图书馆热情参与这一活动,把它当作自己的责任,是真真正正关注乡村教育。
何军成(合肥四十八中数学教师)
这次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课堂上的差异很大。首先是年龄的差距,我所教的班级上学生的年龄普遍要比城市孩子大2岁左右。另一个就是视野的差异,乡村孩子因为接触面比较窄,视野打不开,缺乏交流与自信。所以我觉得,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灵的支持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。
石眉(合肥四十八中英语教师)
让我感动的是,在这次宝贵的体验中,这些孩子和老师们给予我们的,远比我们给予他们的更多。
此次教学环节中,我坚持用英语讲课,我知道孩子们可能听不懂每一句话,可能不能够掌握这节课要求的语言知识,但关键是我们有语言氛围的感受和思想情感的交融。我真心希望能有再一次的机会,让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,也让乡村孩子给我上堂课!
倪婉玉(合肥五十中语文教师)
感谢主办方真心实意为乡村教育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,你们才是带给孩子们最多温暖的人。
我的讲课,更多的是注重于赏识教育,多多鼓励引导孩子们发言,让孩子们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。课堂上,我曾要求一名孩子用普通话朗读课文,他的普通话说的不是太好,但我并没有指出来,而是委婉地让另一名普通话比较好的学生也朗读一次,两者一比较,聪明如他,自然会从中感觉出差距。而让他自己去意识到这种差距,比老师说一万句都顶用。
王晓红(合肥五十中数学教师)
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,短短45分钟,我究竟会带给孩子们什么?我的讲课能不能感染他们?我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,也许会让孩子们得到启迪,也许会点燃他们的希望,也许能激发出他们理想的火花……只要孩子们从中能得到一点点,再大的付出都值得。
我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,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都有些麻木了。这次活动,对我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,让我知道,我还有更多提高自己的地方,还能带给学生们更大的感染。
陈岚(合肥师范附小音乐教师)
应当地学校校长的要求,我是在操场上给全校200多名学生上了一节大音乐课,本来是有困难的,但看着孩子们的眼神,我豁出去了。课后孩子们总结说:这节课让我欣赏了蒙古族的音乐,学会了蒙古族的舞蹈,了解了很多打击乐器。听学生们这么说,我觉得再累也值得了。
与校长交流时,校长说他每周要带20多节课,还有很多行政事务要做,但他很快乐,工作之余还写文章,他的近作《又见炊烟》,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满足和陶醉之情。在那样条件下,他能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和生活,真的让我非常感动。
这次活动对我来说,是这个教师节收到的最好最好的礼物,让我终生难忘。
姜军(合肥师范附小美术教师)
我参与的送教下乡活动不少,但像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这样系统、完整的活动还不多。
艺术不分国界,乡村孩子很聪明,都能体会到艺术表达的美,我们要教的是让孩子如何发现美,表达内心的方式多了,孩子们的自信就自然有了。
我省各地乡村学校的情况不同,建议今后最好结合不同学校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。
孙学清(合肥西园小学体育教师)
在当天的体育课上,我是教孩子们如何正确的扔实心球。这是每年中考体育科目的必考项。我发现,乡村孩子们的接触面比较窄,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扔实心球,有的直接就扔出去了。我把动作一一分解,不断去启发他们。一堂课下来,我感觉乡村孩子可挖掘空间真的很大,他们都很聪明。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,我还愿意去。
张晨(合肥潜山路学校大队辅导员、音乐教师)
去之前我在想,不管乡村学校的设备条件如何,我一定要认真准备,要上一堂最好的课。孩子们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,他们虽然很腼腆,但却很真诚,只要有意识的去调动他们的参与性,他们就会大胆融入。
对于公益,我一直记着一句话:人有两只手,一只手用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而另一只手是用来帮助别人的。
刘瑾(合肥潜山路学校美术教师)
我上课时的题目叫“猜猜我是谁”,让学生们画背影。最后,将学生们的作品都贴在了黑板上。我告诉学生们,并不要求画的有多么像,关键是学着尝试跟周围事物有不一样的接触,只要用心,总会在看似一样的背影中,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。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坚持。
陶妍妍(安徽商报橙周刊副主编)
我给孩子们讲授的是《中国电影一百年》。在讲课中,我用提问和发放小礼物的方法,将课堂气氛炒热。我准备了课件,把枯燥的中国电影史用一些有趣的事件串联起来,给孩子们留下较深印象。但一节课上完,我发现乡村孩子的知识面尤其是在电影方面还是比较窄的。
45分钟的课程,并不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。但无论讲什么,都在给这些孩子打开一扇开向未来和未知的窗。原来,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!
杨菁菁(安徽商报星级记者)
其实,老师给乡下孩子们上这么一节课,可能并不在于教会他们什么具体的单词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树立一种理念、一种信心、一种热爱,对学科的爱。
我选择的题目是“我们为什么要学好语言”。我想对他们来说,学习语言、包括学习英语,真正意义在于掌握一种与他人沟通的能力。我还让孩子们写了一篇作文。我承诺会批改点评每一篇作文,会连同一份小礼物寄还给他们。我真心觉得,假如能帮到这些孩子们一些,给这些孩子的人生一点正能量,都是无量善举。
陈酿(安徽商报星级记者)
在长丰县埠里中学那间极其普通的教室里,我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童年、少年,与40多个孩子一起,共同度过了难忘的40分钟。我所说的北京两会上的追星故事,让孩子们觉得新鲜好奇。那些清澈而渴望的目光,让我突然间感到了责任的重量。对我,这是一次宝贵而难忘的经历。
邱红(安徽商报“爱心面对面”栏目主持人)
“爱心面对面”栏目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,但孩子和教育,一直是我们的重点。我们这个栏目还提供了很多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,我们有一个公益活动叫“阳光课堂”,主要是组织合肥市的科技文化单位和高校,把优质科技文化资源带到全省偏僻的农村中小学校去,在此邀请在座的名师能够跟随“阳光课堂”一道,带着优秀的教学方法、先进的教学理念再次走进基层的学校里。
王素英(安徽商报摄影记者)
上课前,我不知道该怎样和这群与摄影有着相当距离的孩子来交流,为了不让同学们觉得枯燥乏味,我从大家都熟悉的大眼睛姑娘苏明娟的《我要读书》图片入手,让他们明白图片的魅力所在。同时,还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稀奇摄影,如显微摄影、航空摄影、红外线摄影等,每个类型还有相应的图片进行展示,让孩子一目了然。我希望孩子们在分享我的图片故事开拓眼界的同时,能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有所触动,从而明白:努力可以为梦想插上翅膀。
陈兆龙(安徽商报体育记者)
参加这次活动,是一次难得的学习、充电、提高自己的机会。我一直很尊重老师,这次通过跟老师们一起下乡,我近距离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、对教学的激情,还有对孩子们的那份爱,当我走上讲台,真正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上,才真真切切体会到老师的伟大。做公益,不仅仅只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,踏踏实实做些事更重要,只有走进乡村,才能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。希望这样的活动继续搞下去。
祁海群(安徽商报橙周刊人文版块责编)
去年开展“我给乡村孩子上堂课”时,就有教师朋友向我咨询活动的细节,今年活动启动后,又有老师表示想报名,这让我感觉到本活动已经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
给乡村孩子上堂课,我觉得更要注重他们情商的启发和培养,在人文、艺术方面多给他们带去些新鲜的东西,这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。
孙超(安徽商报星级记者)
我和搭档的陈岚老师本来计划给一个班上课,但学校规模不是特别大,加上老师都想听课,校长就把所有的学生集中起来在操场上上课。当我和老师走进学校时,看到学生们整整齐齐坐在操场上,非常震撼。
幸福其实非常简单。学生们在唱“幸福拍手歌”时,兴趣、吸引力全都调动起来了,他们拍着手拍着肩,那种喜悦的场景让人陶醉,我在一旁看着,感觉他们的幸福如此简单。其实,乡村的孩子们都很优秀。
齐美义(安徽商报记者)
此次我去的是五河县临北乡尤巷小学,全校共有200多位学生,教师一共10人。校长已到退休年龄,却仍带着四门课。该校教学设施的简陋,师资力量的不足,让我感觉很震惊。
讲课时,我从“你们心中的记者”话题,衍伸出“职业的艰辛与荣誉感并存”教学主题,另外结合平时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案例,启发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,去触摸社会、去窥视世界。此次给乡村孩子们讲课,一方面是给孩子们来次人生主题教育,另一方面,也是对本人极好的心灵涤荡和陶冶。
胡冬(安徽商报体育记者)
四年前我在大学时也去云南乡村里上过课,和这次的感受是一样的:短短一堂课,我们带给孩子的不会很多,反而是孩子们教会我们很多。希望能有更多的城市里的人去到农村,和农村孩子们互动,互相学习,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。 (文字整理 祁海群 陆慧敏 摄影 王素英 胡冬)